科学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如何上好一堂《综合英语》课

作者:李翌 审稿人: 时间:2014/12/10 00:00:00浏览:

   《综合英语》是应用外语系各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服务的。该课程的设计理念是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20世纪80年代,Prabhu(1987)首先提出(TBLL)任务型学习(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的概念,即以完成任务的形式学习语言,其完成任务的本身就是学习过程。随后,Nunan(1989)提出了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模式,其模式包括:目的,输入,活动,教师角色,学习者角色和情境。最后,Willis(1998)完成了任务型学习模式的建构。严格地讲,任务型语言教学所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其语言学习过程主要不是借助语言操练或练习完成,而是借助实施真实任务来完成的。下面我将以任务型语言教学为例,和大家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一堂《综合英语》课的教学设计。
    一堂课45分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我在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了“用语言做事情”的教学途径和活动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了“语言运用”的观念,形成了一些适合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具体做法。现就《希望英语》第一册第一单元写作模块为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任务前阶段(Pre-task Stage)
    本环节的教学内容是名片(Business Cards)的写作。复杂的任务一般分为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个阶段。任务前阶段的教学活动是任务的准备活动,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我利用悠长的“十一”国庆长假,给每位同学布置了一个教学任务并且公布了奖励制度:那就是收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名片,每人至少收集一张中文名片,平时成绩可以加一分;如果能收集到中英文对照或是全英文的名片,平时成绩则可以加五分。质量越高,数量越多,加分随之增加。从后来课堂的检查结果表明,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收集了大量的名片,其中还不乏有一些高质量的英文名片。所涉及的行业和职务也挺广泛,银行、汽车销售等等,下至普通职员上至总经理等等。
    二、任务中阶段(While-task Stage)
    经过任务前的准备,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开展了实施任务的活动。这就是任务中阶段的活动,即学生运用语言的过程。首先,我邀请两位收集到英文名片的同学上讲台将自己的名片抄写在黑板上。然后,组织全班同学学习名片的组成部分(Layout),同时运用“头脑风暴法”激活大家的思维,补充了大量相关语言知识。比如,公司职务的表达方式等等。在商英班我主要补充的是公司的职务,在酒管班我则主要补充的是酒店的主要职务。接下来,我采取提问的方式,要大家快速找出黑板上抄写的名片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举一反三,活用知识。最后,我要求学生阅读书上提供的五张英文名片,并且完成相应的习题。我把这一环节视为语言的巩固阶段。
    在任务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任务设计的难度成为关键。如果任务难度超过学生的认知水平,就会失去任务的意义。反之,如果任务难度低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容易厌倦。然而,恰到好处地把握任务的难度并非易事,教师可以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弥补,及时进行掌控。在这堂课上,我合理地设计了任务的难度,让学生始终保持对任务完成的兴趣。
    三、任务后阶段(Post-task Stage)
    任务后阶段的活动可以开展任务再做,语言聚焦等活动,促进学生反省任务完成的过程,并进一步关注语言形式。我在任务完成后,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是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设计一张自己未来的名片,要求上交,并且评定成绩。在任务实施时,学生往往更多地注意交流的结果,而没有充分注意语言的形式及其准确性。因此,在任务实施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任务实施的过程进行反思。任务后阶段是语言意识培养的重要阶段,不容忽视。
诚然,关于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我们也要有不同的侧重点;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块,我们设计任务也是各不相同。希望以上我的拙见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效果,希望能和全院的一线教师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设计思路,解决各种具体的教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