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助到赋能:一位贫困大学生的发展型资助育人实践样本

时间:2025/04/16 00:00:00浏览:


罗双乐,入党积极分子,现就读于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现代商务学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2306班,现任学院团总支学生第一副书记、新媒体营销协会会长以及班级团支书,曾因家庭贫困而陷入自卑的阴影。然而,资助育人政策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让她在一次次锻炼中破茧成蝶,实现了从自卑到自信的华丽蜕变。


助学为本:从经济帮扶到职业觉醒的蜕变之路

初入校园时,经济困顿如同厚重的阴云笼罩着她——作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贫困生,她既背负着生活的压力,又面临着未来的迷茫。然而,学校的资助政策并未止步于经济帮扶,而是以“助学+育人”的辩证思维,为她铺设了一条从“生存保障”“成长赋能”的进阶之路。

在分层资助政策的托举下,她不再只是被动接受援助,而是通过“职场体验”计划,主动叩响职业理想的大门。这一创新举措,既超越了传统勤工助学的经济补偿功能,更实现了劳动教育与职业启蒙的深度融合。走访财税行业、会计师事务所、代理记账公司以及参与职业规划大赛,在真实业务中锤炼技能......这些经历让她深刻认识到:学校的教育赋予她知识与机会,但真正的成长,源于她自己如何将外部支持转化为内在动力。


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舞台上,她交出的不仅是一份方案,更是一份关于“自立与超越”的生动答卷。这印证了一个深刻的育人逻辑:资助虽然可以解决一时的经济困难,但唯有激发内生动力,才能塑造持久的发展能力。从“受助者”到“自强者”——罗双乐的蜕变证明就是最好的教育,正是让每个学生在外部支持与自我超越的辩证统一中,找到生命的支点。


扶志为钥:志愿服务中的精神成长与价值重构

“受助者更应成为助人者”——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刻进罗双乐生命的精神密码。2023年到2025,从西柏坡宣讲团的红色足迹到“三下乡”的田间地头,从社区安全宣讲的讲台到基层调研的街头巷尾,150多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记录着一个贫困学子最动人的精神成长史。


教育的真谛,在于唤醒灵魂的自觉。学校资助体系给予她的不仅是经济支持,更是一把打开精神世界的钥匙。她每周带领志愿者团队穿梭于湘龙街道湘润社区湘郡社区石子社区、长湖社区等等背影,从怯懦低头自信宣讲的蜕变轨迹,生动演绎了资助育人“受助-自助-助他”的深层逻辑——真正的脱贫不仅是物质上的解困,更是精神上的站立。


三月学雷锋月的志愿服务中,那个曾经因贫困而自卑的女孩,如今正用行动诠释着更深刻的人生等式:被温暖过的人,终将成为温暖的传递者。这种从“获得”到“给予”的升华,正是资助育人工作最珍贵的产出——它不仅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轨迹,更在无数社区角落播撒下善意的种子,让爱的涟漪持续荡漾。


提技为翼:竞赛场上淬炼出的职业信仰

当资助育人遇上职业教育,“授人以渔”便有了最生动的注脚。罗双乐的技能成长轨迹,完美诠释了“扶贫先扶技”的深刻内涵——从湖南省婚嫁技能竞赛的领奖台,到“挑战杯”创业赛场的鏖战,再到“楚怡杯”直播电商赛项的精彩表现,再到全国高校英语翻译挑战赛,这一枚枚奖牌背后,折射的是职业教育“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育人智慧。


真正的技能赋能,从来不是简单的技术传授,而是点燃追求卓越的职业信仰。学校搭建的竞赛平台,犹如一个巨大的熔炉:在这里,紧张不安被锤炼成沉着冷静,书本知识被锻造成实战能力,贫困学子的身份标签被重塑为专业自信。那些在实训室通宵调试方案的夜晚,那些在赛场与队友默契配合的瞬间,都在诉说着一个真理——技能不仅能改变个人命运,更能重塑人生自信


从“会做”到“精通”,从“参赛”到“获奖”,这条进阶之路印证了职业教育最深刻的价值:当资助育人遇上技能竞赛,贫困不再是发展的桎梏,而成了催人奋进的动力。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她收获的不仅是奖牌和证书,更是一种刻入职业基因的卓越追求——这,正是资助育人“提技”环节最珍贵的产出。

立德铸魂:红色教育浇灌出的思想之花

如果说技能竞赛的奖牌见证了她的专业成长,那么在雷锋纪念馆拍摄的思政课视频则镌刻着她的精神追求。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罗双乐不仅担任党校第69期培训班班长,更以“锋”火相传的使命感组织开展了学院第五期青年骨干入党培训班。在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中,以《七十五载集体奋进,“锋”火传承再奏华章》为题,用青春视角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最终斩获一等奖


教育的本质,在于塑造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从“微榜样返校园”活动中聆听学长学姐的奋斗故事,到组织学院青年骨干培训班传承红色基因,每一次思想洗礼都在她心中埋下信仰的种子。特别是在雷锋纪念馆的拍摄过程中,那些泛黄的日记本、朴素的补丁袜,让她深刻领悟到:真正的成长,不仅在于技能的精进,更在于精神的丰盈。


立德是树人之本,树人是立德之实。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罗双乐既是专业技能赛场上的佼佼者,更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践行者。她用实际行动证明:资助育人不仅要“扶技”,更要“铸魂”;不仅要解决经济困难,更要培育精神家园。从受助学子到思想引领者,她的蜕变生动诠释了“立德”与“树人”的深刻内涵——唯有德技并修,方能在实现个人价值与服务国家需求的统一中,奏响新时代的青春华章。

破茧成蝶:多维成长绘就的青春图景

从蜷缩在角落的自卑女孩,到站在聚光灯下的全能榜样,罗双乐的蜕变诠释了资助育人最动人的可能。她的成长轨迹犹如一幅精心绘就的工笔画——在学业上,国家奖学金三好学生校一等奖学金等20余项校级奖项都见证着她专业素养的厚度;在思想上,从青马班优秀学员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班长,彰显着她精神成长的高度;在实践舞台上,从团支书学院团总支学生第一副书记的进阶之路,丈量着她综合能力的广度。


教育的奇迹,在于让每个生命都找到绽放的方式。她不仅是课堂里的佼佼者,更是校园中的“多面手”:策划10余场大型活动的历练,让项目管理的智慧沉淀为领导力的底色;“扁担书生”助农直播的实践,将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际动能;主持活动、参加演讲比赛、开展推广普通话课堂、参与直播10余次。这些经历共同诉说着一个育人真谛: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单线程的跃进,而是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共鸣。



如今,她身上闪耀的已不仅是奖学金的荣光,更是一个新时代青年全面发展的生动范本——国家奖学金见证学业精进,优秀学生干部彰显责任担当,公益直播大赛诠释家国情怀。这印证了资助育人最深刻的价值:当经济帮扶遇见成长赋能,当个人奋斗融入时代需求,就能让每个学子都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独特光彩。

迷茫无措自信笃定,家庭经济困难的她在学校“助学+育人”的双轮驱动下,完成了令人惊叹的蜕变——职场体验让她触摸行业脉搏,行业服务锤炼她的专业能力,创新创业激发她的破局思维,志愿服务升华她的责任担当。外驱的职业素养要求与内驱的成长渴望相互激荡,最终淬炼出她的职业精神、品质精神、卓越精神和协同精神。这不仅是经济困难学生的逆袭故事,更是“资助育人”理念最生动的诠释:当物质的帮扶遇见精神的赋能,困顿的土壤也能开出绚烂的成长之花。她的蜕变轨迹,正是新时代中国“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庄严承诺的最好见证!